产业大课堂

金银花大面积种植要注意哪些事项?

2025-08-07 9 0

简介 金银花大面积种植注意事项

一、科学选地与规划

金银花大面积种植的地块选择至关重要。应优先挑选地势开阔、光照充足的区域,确保每天日照时间不低于 6 小时,以满足其光合作用需求。土壤需选择疏松肥沃、排水透气性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,pH 值控制在 6.5-7.5 之间。避免选择低洼易积水地块,以防根系腐烂;同时远离工业污染源和交通主干道,降低有害物质积累风险。

种植前需进行合理规划,划分种植区、灌溉区、管理区等功能区域,修建完善的排水灌溉系统,确保雨季能及时排水,旱季可高效灌溉。地块需提前深耕 30-40 厘米,清除杂草、石块等杂物,并每亩施入 2000-3000 公斤腐熟有机肥作为基肥,提升土壤肥力。

二、品种选择与苗木质量把控

大面积种植需选择适应性强、产量高、药用价值高的优良品种,如 “北花一号”“九丰一号” 等经过市场验证的品种。这些品种不仅抗逆性强,能减少病虫害发生,还能保证鲜花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。

选购苗木时要严格把控质量,优先选择一年生、根系发达、无病虫害、株高 30 厘米以上的健壮扦插苗或分株苗。避免购买弱苗、病苗,定植前可将苗木根系浸泡在生根剂溶液中 1-2 小时,提高定植成活率。

三、合理密植与定植规范

金银花的种植密度需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。一般情况下,行距保持在 1.5-2 米,株距 1-1.2 米,每亩定植 300-400 株为宜。土壤肥沃地块可适当稀植,贫瘠地块则可适当密植,既能保证植株通风透光,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。

定植时间多选择在春季 3-4 月萌芽前或秋季 10-11 月落叶后。定植时挖直径和深度均为 50 厘米的定植穴,每穴施入 5-10 公斤腐熟农家肥与表土混合均匀,将苗木放入穴中央,舒展根系,回填土壤并轻轻压实,浇足定根水,定植后可在根部覆盖秸秆或地膜保湿保墒。

四、精细化田间管理

(一)灌溉与施肥管理

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,采用滴灌、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,避免大水漫灌。幼苗期保持土壤湿润,成株期在萌芽前、开花前和花后各浇一次透水,干旱季节及时补水,雨季及时排水防涝。

施肥坚持 “有机肥为主、化肥为辅” 的原则。每年春季萌芽前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 1500-2000 公斤 + 复合肥 50 公斤;开花前追施磷钾肥,每亩施磷酸二氢钾 20 公斤,促进花芽分化;花后每亩施复合肥 30 公斤,补充营养。施肥可结合灌溉进行,提高肥料利用率。

(二)修剪整形

大面积种植需注重修剪,培养合理的树形。定植后第一年,当幼苗长至 40-50 厘米时进行摘心,促进侧枝萌发。成株每年冬季进行重剪,剪去老枝、病弱枝、徒长枝,保留 3-5 条健壮主枝;夏季花后进行轻剪,剪去残花和过密枝条,保持树冠通风透光,减少养分消耗,促进下次开花。

(三)中耕除草

每年进行 2-3 次中耕除草,春季萌芽前、夏季花后和秋季各一次。中耕深度以 10-15 厘米为宜,避免损伤根系,同时清除田间杂草,防止杂草与金银花争夺养分和水分。可采用人工除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式,化学除草需选择对金银花安全的除草剂,在杂草幼苗期喷施。

五、病虫害综合防治

大面积种植中病虫害防治需坚持 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 原则。常见病害有白粉病、炭疽病等,可通过合理修剪增强通风透光性,降低病害发生概率;发病初期喷施多菌灵、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。

常见害虫有蚜虫、红蜘蛛、金银花尺蠖等。蚜虫和红蜘蛛可采用生物防治,释放瓢虫、草蛉等天敌;也可喷施吡虫啉、阿维菌素等杀虫剂。金银花尺蠖幼虫期可人工捕捉,或喷施氯氰菊酯等药剂防治。注意交替使用不同药剂,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,采收前 15-20 天停止用药。

六、适时采收与加工存储

金银花的采收时间直接影响品质和产量,当花蕾由绿变白、上部膨大但未开放时为最佳采收期,一般在清晨露水未干时采收,此时花蕾饱满,香气浓郁,有效成分含量高。

采收后需及时加工,避免堆积发热变质。可采用晾晒或烘干两种方式,晾晒时选择通风干燥的场地,薄薄摊开,避免暴晒;烘干时控制温度,初始温度 30-40℃,逐渐升高至 50-60℃,烘干过程中要经常翻动,确保干燥均匀。干燥后的金银花需筛选去杂,装入通风透气的布袋或纸箱中,存放于阴凉干燥、通风避光的仓库,定期检查,防止受潮、发霉和虫蛀。



点赞 0

文章评论

欢迎您: